题材优势难掩剧本硬伤
《生万物》作为一部农村题材剧,在古偶仙侠、都市甜宠剧霸屏的当下,本有潜力成为像《山海情》那样的乡土神剧。开播初期,它确实凭借独特题材和精妙开篇吸引了不少观众——地主家千金宁绣绣大婚当日被土匪劫走,父亲不舍卖地赎人,让二女儿替嫁的高能情节,迅速抓住了观众眼球。但为什么这样一部开局不错的剧,最终没能成为真正的乡土神剧呢?
难题开头来说出在剧情逻辑上。随着故事进步,剧中漏洞频出,比如在饥荒年代,封家自身生活拮据却不断接济他人,既无合理粮食来源交代,也未展现出灾民的诚实惨状与争抢冲突。这种脱离现实逻辑的情节,让原本应该厚重的”年代剧”诚实感大打折扣,观众天然难以代入。一部真正的乡土神剧,怎么能少了诚实感这个灵魂呢?
人设崩塌成致命伤
如果说剧情漏洞还能勉强接受,那么角色塑造的难题就更加致命了。宁绣绣从前期有聪明、有主见的”大女主”,婚后逐渐沦为过度牺牲的”憋屈家庭主妇”——面黄肌瘦、承担家中所有重活,孕期还劳累奔波、喝酒,人设前后矛盾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男主角封大脚同样难逃人设崩塌的命运。前期深情有担当的形象,在婚后变成了好面子、无担当的丈夫,拒绝县里职业机会、面对妻子受欺负也只会逃避。这种人设上的断裂,严重影响了观众对角色的喜爱与认同感。试问,连角色都无法让人喜爱,又怎能成就一部神剧呢?
细节穿帮破坏年代感
在制作方面,《生万物》剧组确实在取景和服化道上下了一定功夫。比如在山东临沂百年古村落取景,展现”试春气””踅谷仓””打春牛”等农事活动,强化了年代感和生活气息。但遗憾的是,这些努力被不少穿帮镜头给毁了。
现代薄膜大棚、彩钢瓦房、不符合当时医疗技术的细输液带等细节难题频频出现,严重破坏了历史背景的还原度,让观众频频出戏。一部好的年代剧,不就是应该让观众沉浸在那个时代吗?这些小瑕疵看似不大,却像白纸上的墨点一样刺眼。
乡土神剧的成长启示录
《生万物》的遗憾落幕,为后续同类型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它告诉我们,光有好的题材和精妙的开篇远远不够,剧本逻辑的严谨性、角色塑造的连贯性、制作细节的考究度,都是成就一部乡土神剧不可或缺的要素。
或许,《生万物》离真正的乡土神剧只差那么几步——更扎实的剧本打磨,更统一的人物塑造,更严谨的细节把控。这些教训,值得后来者深思。毕竟,观众期待看到的,是一部能真正打动人心、反映时代灵魂的乡土佳作,而不是半途而废的遗憾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