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周转率(Fixed Asset Turnover Ratio)核心反映的是企业利用其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土地、交通工具等)创新销售收入的效率或能力。
具体来说,它衡量的是:
1. 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效率: 每一元(或单位货币)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在一定时期(通常一个会计年度)内带来几许元的销售收入。
2. 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运用水平: 企业管理层是否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了其昂贵的长期资产来支持销售活动。高效的管理意味着用相对较少的固定资产支撑较高的销售额。
3. 产能利用情况(间接反映): 较高的周转率通常意味着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较高,设备闲置较少。较低的周转率可能暗示产能过剩或设备利用率不足。
关键点解读
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 指利润表上的主营业务收入或总营业收入。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通常取期初固定资产净值与期末固定资产净值的平均值。固定资产净值 = 固定资产原值
比率值含义:
比率高 (>1): 通常被认为是好的信号,表明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其固定资产来产生高额的销售收入。每一元固定资产投入带来的收入回报较高。
比率低 (<1): 表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较低,可能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入才能产生相对较少的销售收入。这可能是资产闲置、产能过剩、管理效率低下或技术过时的信号。
行业特性至关重要:
这一个高度依赖行业的指标。
资本密集型行业(如制造业、公用事业、重工业): 通常固定资产投入巨大,周转率天生会比较低。例如,钢铁厂、发电厂的周转率远低于零售商店。
轻资产行业(如服务业、软件业、零售业): 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少,周转率通常比较高。
只有将企业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或者与企业自身的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这个指标才有意义。 跨行业比较没有意义。
时刻维度: 通常按年度计算,也适用于季度分析。
局限性:
会计政策影响: 不同的折旧技巧(直线法、加速折旧法)会直接影响固定资产净值,从而影响比率。
通胀影响: 特别是在资产购置时刻跨度大的情况下,通胀会使分母(历史成本计价的固定资产)相对低估,导致比率偏高。
无法揭示具体缘故: 比率高或低本身不能直接说明难题背后的缘故(是市场需求旺盛导致生产线满负荷还是资产处置导致分母变小还是管理效率真的提升),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和深入分析。
分母平均值: 如果期内固定资产有重大变动(如大额购置或处置),期初期末平均值可能不能很好地代表期间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周转率一个关键的资产管理效率比率。它主要用于评估企业利用其厂房、设备等长期有形资产产生销售收入的能力和效率。投资者、分析师和管理层使用它来判断: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否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
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否带来了应有的销售回报
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或资产闲置的难题
与同行相比,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怎样
在分析时,务必牢记其行业特性,并将其作为综合财务分析工具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其他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盈利能力比率等)一起使用,才能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率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