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车国四(国Ⅳ)和国五(国Ⅴ)发动机的核心区别主要体现在排放控制技术、污染物限值、燃油适应性及后处理体系等方面,具体差异如下:
一、排放限值与环保要求
1. 污染物限值更严格
氮氧化物(NOx):国五标准相比国四,轻型车NOx排放降低25%,重型车降低43%(如上海等城市测算)。
颗粒物(PM):国五的PM限值比国四降低82%,并首次引入颗粒物粒子数量(PN)检测,专门针对柴油车设计。
综合污染物: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总和(HC+NOx)降低23%,氮氧化物单项降低28%。
2. 新增检测项目
国五新增PN检测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限值,而国四仅控制PM质量浓度。
二、技术路线与后处理体系
1. 后处理技术升级
国四:主要依赖SCR(选择性催化还原)体系,通过喷射尿素(AdBlue)还原尾气中的NOx,需定期添加尿素溶液。
国五:
延续SCR技术但优化喷射策略(如调整尿素喷射量和时机);
部分轻型柴油车采用EGR(废气再循环)+DOC(柴油氧化催化器)+DPF(颗粒捕集器)组合,通过捕集颗粒物和催化氧化降低PM。
2. 发动机结构调整
国五发动机需适配更精密的后处理体系,例如DPF需定期再生(高温烧掉积碳),对冷却体系和油品含硫量更敏感。
国四发动机改动较小,仅需加装SCR体系。
三、燃油质量要求
硫含量:国五柴油硫含量需≤10ppm,比国四(≤50ppm)降低80%,以减少PM生成并保护后处理装置(如DPF)。
十六烷值:国五柴油要求十六烷值≥51(国四为≥49),提升燃烧效率,减少碳烟。
四、识别特征与成本影响
1. 车辆外观区分
尿素罐:国四和国五车均需配备尿素罐(国三无),但国五车型可能因技术路线差异增加DPF装置。
传感器与排气管:国五车型排气管结构更复杂,传感器数量更多以监控DPF情形和尿素喷射。
2. 使用成本
尿素消耗:国五车因SCR体系优化,尿素消耗量约为燃油的5%(每100升柴油需5升尿素),与国四相近。
维护成本:国五车DPF需定期清洗或更换,且对低硫柴油依赖度高,长期维护费用更高。
五、政策衔接与影响
实施时刻:国四于2010年推行,国五全国强制实施为2017年。
当前政策: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允许报废国四燃油车换购新车(如国六),补贴1.5万元。
拓展资料
国五柴油发动机通过更严格的排放限值(如PN检测)、强化后处理技术(DPF+SCR优化)及高质量燃油适配,显著降低PM和NOx污染。而国四虽引入尿素SCR体系,但在污染物控制精度和燃油适应性上弱于国五。随着国六标准实施,国五柴油车已成为现阶段政策淘汰(如以旧换新)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