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四川自考学位英语 心得
我提这个难题,就是想自己回答的,结局,百度知道没有自问自答功能。因此就退出,以匿名的方式回答了。 今天上午才参加了2011年3月12号早上9点-11点在四川师范大学7号教学楼举行的学位英语考试。心得如下: 1 考试报名程序繁琐,还要80元一次。简直没有效率! 以我为例: 一、自考的准考证用来考学位英语是无效的。必须先去你学籍的学校本部当面申请,填个表,盖个章(到期间)。 二、等一段时刻后,2011-1-6—2011-1-7日间,去现场照相,验明正身。用于你学位英语的准考证。 三、最终在开考前一天2011年3月11日(学校说其实可以提前一周)去领准考证—一张复印件,上面有你现场验明正身的照片,有考号和考场号及座位号。 非常失望的是: A完全没有网上支付 B 为了准考证居然要现场去3次学校。 C 自考准考证的制作和认证程度应该是大于学位英语的,为啥不能通用,直接默认你可以用来报考英语嘛 D 完全可以网上填申请,并且网银支付,接着体系自动告诉你考场号及座位号嘛。 E 到了川师现场,你走到考场大门口发现你要现场查询你的考场号对应的教室号,结局你只有倒回到考场大门外,查张贴出的小表格,一群人挤着,你看都看求不到。接着跑到路的另外一边查教室号对应的楼层平面图查到你教室的确切位置。 F 考完了,出门。发现只有一个出口—就是入口,其他出口为了杜绝闲杂人员往来,全部锁死,万一着火考生跑错路了,怎样是好—–组织者考虑不仔细,当本科生的老师要用心啊! 2 考前两天,去川大书店买考试模拟题,川大出版社出的《申请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指导丛书》之 英语模拟题,封面是无头西装男,学千手观音拿着不同的英语书。 标价23块。这个是05年7月第二版的资料,可以作为测试用。但现在11年的,考试有些变化—川大的资料考卷构成:按顺序。有听力15道,占10分。阅读20道—30分,词汇和词形—30道—20分,完形填空—10分,翻译15分,写作15分。这个卷子我做了3套,每次都是60多分(翻译和写作得分打的是5折)。 3 今天的考试的考卷构成:按顺序。无听力。词汇和词形—40道—20分,阅读20道—40分,完形填空—10分,翻译15分,写作15分。 4 市面上的复习资料还有一个版本,我等入场时看了其他人拿的资料是没有翻译题的版本:开篇是15分的对话,40分的阅读,20分的词汇词形,10分的完形填空15分的作文。我认为,还是川大出版社的版本最接近原题。毕竟有翻译题。 5 川大的资料的模拟题比正式考试的题要难些。今天考完我保守估计我的分应该在70分以上。因此,川大的资料,你的得分要乘以1.1。应该是你正式考试的得分水平。另外,我觉得,这个学位自考英语考试的水平比3级高点点。雅思4分的水平,托福450的水平。 6 我和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朋友做了考题后,认为考题构成很不合理。成人英语应该偏重于应用。语法和时态,对日常交流构不成影响。考题应该有日常对话。减少时态和语法的考核到最多10分。那些英语学究OUT了,不把题弄酸涩,显不出他饭碗重要性。人人英语80-90分,大家会说,英语容易嘛。英语老师也就不那么地位高了。我和那位朋友做时态和词形题,基本都是瞎猜。呵呵。英语就是个工具,不要把它弄成一门学问了。我们学的是怎样使用扳手,不是学怎样识别扳手的新旧和情形。 划重点: 1你没有理由怕扳手。经常用扳手,你的工具就会越用越顺手。到了该使用的时候,你拿着你的扳手勇气地挥舞,你的意思老外懂的。 2 考试不难。把你的进修精力投放在单词和词组的记忆上,平时多读英文。你记得多,阅读(40分)和词汇(大概有10分)完形填空(5分以上)及翻译(15分)还有写作(15分)。这些得分和时态都不太相关。因此要有信心,什么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虚拟语气,过去时的虚拟语气和未来时态的虚拟语气……等等,都去TMD,你就是时态全错。你一样地能及格。 祝广大辛勤自考生们,进修职业顺利!考试顺利!!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86课作文
Lesson 5 No wrong numbers 无错号之虞
Mr. James Scott has a garage in Silbury
and now he has just
bought another garage in Pinhurst is only
five miles from Silbury,
but Mr. Scott cannot get a telephone for
his new garage,
so he has just bought tewlve pigeons.
Yesterday,a pigeon carried the
first message from Pinhurst to Silbury.
The bird covered the distance
in three minutes.
Up to now,Mr Scott has sent a great many
requests for spare parts and
other urgent messages
from one garage to the other.
In this way,
he has begun
his own private ‘telephone’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