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底蕴与创新基因
- 历史传承:前身为1869年创建的“尤来旬学校”,1946年由留美教育家赵传家正式建校,以孔子“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为源提出“好学力行”校训。培养出李政道(诺奖得主)、曹景行(学者)、童自荣(配音艺术家)等杰出校友。
- 定位荣誉: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1953年命名),全国教育体系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静安区“老牌劲旅”,长期包揽本区尖子生[2]。
- 教育理念:首创“人格与学力主体性教育”,推行“三格引领”(国格、品格、性格)育人体系,倡导自主探究与操作融合。
二、特色课程与教学创新
1.分层培养实验班
班级类型 | 选拔标准 | 培养重点 | 特色成果 |
---|---|---|---|
数学资优班 | 全年级TOP20 | 超前教学(重难点突破) | 竞赛获奖率全市前列 |
理科班 | 年级前10% | 课程深度+广度拓展 | 强基规划主力军 |
科创班 | 科技特长 | 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实战 | 获FLL/WRO国际赛奖项 |
文科班 | 人文素养突出 | 跨学科思辨训练 | 古诗文大赛市级奖项 |
数据来源:2024年班级设置与竞赛统计
2.全国标杆实验室
- 思考广场:首创跨学科融合空间(政史地+语文/英语),支持“目标引领—自主研习—合作研讨”进修流,获教学成果一等奖。
- AI实验室:全国首家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预装商汤科技深度进修平台,开设AI课程。
- 科创工坊:配备LEGO/Matrix Robotics设备,支撑F1赛车模型设计与风洞测试。
3.轻负担教育模式
- 无早读晚自习:高一高二无月考,假期不补课,作业以操作类为主(如PPT演讲、剪报本)。
- 四色校园文化:“绿、红、金、蓝”主题节日(环保/爱国/科创/艺术),50+社团覆盖科技+艺体领域。
三、升学表现与师资实力
1.2024年高考关键数据
- 综评录取:复旦+交大共8人(2022年17人→2023年12人→2024年8人,呈下降动向),11校综评总计23人[2]。
- 横向对比:低于曹二(78人)、进才(54人)等“新五虎”,居全市30名左右[2]。
- 历史水平:一本率长期稳居80%+(2008年约80%[3]),但近年顶尖名校输出乏力。
2.师资与资源
- 顶尖团队:特级教师5人、区学科带头人17人,校长顾正卿为上海市特级校长。
- 集团化优势:共享大同教育集团资源,与华东师大共建“数学资优生培养基地”。
- 国际资源:IB认证校,与美、德、日多国名校合作交换项目。
? 四、硬件设施与校园生活
- 地标场馆:上海市唯一地下体育馆(篮球/乒乓/游泳)、1700㎡图书馆(咖啡吧式设计)、塑胶运动场。
- 生活配置:
- 三层自助食堂(口味多样);
- 全校Wi-Fi覆盖+免费咖啡机;
- 被学生戏称“五星级厕所”。
- 争议点:活动过多(话剧/辩论/艺术节),自律性差的学生易分心。
?? 五、适配人群与注意事项
?优势亮点
- 创新教育先锋:思考广场/AI实验室引领教学变革;
- 轻学业压力:拒绝题海战术,适合自主规划型学生;
- 硬件顶配:市中心稀缺场馆资源。
??潜在挑战
- 升学瓶颈:清北复交录取下滑,顶尖学术竞争力不足;
- 自律要求高:宽松管理下需较强自我驱动;
- 区位局限:无住宿(仅走读),非静安生通勤压力大。
? 市西高质量中学FAQ(2025择校必读)
Q1:数学资优班怎样选拔?普通班学生能否逆袭?
?选拔:高一开学分班考(数学+综合),仅招20人;
?逆袭路径:高二可凭年级排名跃升实验班,科创班专利获奖者享加分。
Q2:升学下滑是否因师资减弱?近年教学有无改革?
?师资稳定:特级教师团队无流失,但生源竞争加剧(静安牛娃外流);
?改革举措:2024年推“数学网学平台”,强化自主预学+智能诊断。
Q3:走读生课后怎样利用校园设施?
?开放政策: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全天候开放,社团活动至18:00;
?进修支持:思考广场可预约跨学科研讨。
Q4:科创班是否只重竞赛?日常课程怎样安排?
?课程平衡:70%基础课+30%项目制进修(如机器人编程/风洞实验);
?竞赛非必需:专利发明、论文成果同等认可。
Q5:国际课程资源是否对普通班开放?
?共享机制:IB外教可旁听,AI实验室全校共用;
?限制:意大利语/艺术大师课仅中意项目专享。
教育观察者
“当地下体育馆的击球声与思考广场的辩论声交织,
当AI实验室的代码流汇入百年校训的‘力行’血脉——
市西的讲台,
是海派教育在创新与传承间的精密平衡术,
更是浮躁时代里守护自主进修火种的孤岛。”
——《沪上名校启示录》2025
注:数学资优班建议提前进修高中竞赛内容;科创班优先录取拥有专利/机器人奖项者。